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简介
传递薪火、传承文化、传播美好、传送幸福
栉风沐雨,开拓奋进
旅游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集团化办学,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贴合行业产业人才需求。作为中国早期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拓者,历经27年的发展,建成教育部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原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师范基地、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甘肃考区)考站,当选为全国高原生态旅游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全国现代旅游饭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航空运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了天水市文旅康养市域产教联合体、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天水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天水旅游培训中心、天水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天水市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现已发展成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陇东南地区旅游职业教育高地。
师资领航,特色鲜明
旅游学院拥有一支由专兼搭配,校企双聘的特色教学团队。专职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硕士以上学位研究生学历占85.7%,其中博士2人,双师比达80%。兼职教师由旅游行业专家和一线业务精英组成,包括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文旅部导游技术技能大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中国最美导游、甘肃省金牌导游、全国高级导游、文博旅游专家、省级非遗传承人等。
文旅并进,专业共兴
旅游学院现开设旅游管理、导游、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智慧旅游应用技术6个专业,建成甘肃省双高(旅游管理专业群)(A档)。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央财支持建设专业、甘肃省级特色专业;导游专业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我院所有专业实现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全覆盖。建成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首批推介系列特色课程、“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各1项,建成省级教学团队(旅游管理)1个、省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人,建设(原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1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赛教融合,硕果累累
“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结合专业特色,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5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1项,在各类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以上8项。教师积极开展赛教融合,以身垂范,在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赛中获得1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育才兴旅,服务社会
旅游学院学生就业率历年达95%以上,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至今已陆续为社会输送了近5000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大多都成长为本省旅游产业的骨干力量,分布在敦煌莫高窟、麦积山大景区、天水市博物馆、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崆峒景区、河曲马场、东海航空、海南航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兰州铁路局、甘肃兰神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上海欢乐谷、山东蓝海集团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
旅职发展,扬帆起航
完成中泰职业技术教育合作“210工程”(《餐饮服务与管理》《茶文化与插花》)课程输出,获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课程认证证书和中泰职业技术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在面对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今天,学院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期待构建一个开放的、先进的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创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新模式,促进产教融合,始终如一地打造旅游职业教育的“甘肃品牌”,以服务天水市“文旅康养产业链”为目标,为文旅行业的繁荣发展输送更多人才,助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